生育政策接连开放,效果并不显著,别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想生娃了,明明是连婚都不想结了。

 

有没有感觉身边的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了?30岁左右还没结婚的比比皆是。


有调查显示,中国人的平均初婚年龄越来越晚了。


根据《中国人口普查年鉴-2020》,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.67岁,而201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4.89岁。


也就是说,10年间,平均初婚年龄推后了近4岁。从各地数据来看,平均初婚年龄推迟成为普遍趋势,而且已经有一些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龄甚至突破了30岁大关。


根据安徽省民政厅发布的数据,2021年安徽省结婚登记平均年龄为33.31岁,初婚平均年龄分别为男31.89岁,女30.73岁。


江苏省统计局在《2021年江苏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》一文中透露,江苏女性平均初婚年龄2000年为23.22岁、2010年为23.76岁、2020年为29.66岁。2010年与2000年基本相当,而2020年女性初婚年龄比2010年足足推后了近6岁,接近30岁。


伴随着初婚年龄推迟的是结婚登记人数的下降。

 

民政部数据显示,2020年全国结婚登记仅813.1万对,同比下降了12.2%,这是连续第七年下降。



平均初婚年龄为何会不断推迟?

 

专家表示,受教育水平的提升、结婚成本的上涨、就业和职场竞争加大、婚姻观念变化等,是初婚年龄推迟的重要原因。


一是受教育水平的提升,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大学毕业后读研、考博,尤其是女性群体,受教育年限在不断延长,这自然就推迟了结婚年龄。


二是社会竞争激烈,就业压力大,工作生活节奏加快,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,不少人还经常加班,没有时间恋爱,跟异性接触机会少。


三是结婚成本上升,房价上涨,彩礼提高,无论城乡,结婚都要考虑住房等因素,尤其是一线城市成本更高,导致结婚的准备期拉长。部分地区的天价彩礼直接把一些人吓跑了,或者结不起婚了。


四是婚姻观念的改变,现在的年轻人自我意识增强,越来越重视婚姻的自主选择和质量,而且生活便利性也在提高,很多人觉得一个人生活也挺舒适,对家庭的渴望和依赖也越来越小,不再认可婚姻是恋爱的唯一归宿。


很多在婚姻面前踯躅不前的人多为职业精英,有很高的收入,有很好的工作机会,有远大的职业前景。如果走进婚姻要放弃的东西太多,相信大部分人都会犹豫不决。

 

尤其是,如果婚姻的机会成本很高,婚姻中的爱情愉悦不足以补偿,单身反而成了更优选择。

 

现在已经不是男主外,女主内的时代了,新时代的女性基本都具备了一定的经济能力,甚至赚钱的能力比男性还强。


男性抱怨买不起房的时候,却有一个数据让男性倍感压力,一条大城市女性买房猛增的消息出现在了大众的视线:某一家购房平台发布了一组数据,2019年有47.9%的买家是女性,其中有不少是单身女性,这其中还有31.5%的女性选择的是全款买房。


从这组数据来看,女性的经济能力已经可以和男性相抗衡,如果结婚的话,就要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双重抉择,当全职妈妈又不甘心,但是如果把重心放在工作上,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。


与其面临着这种尴尬的境地,大部分的女性还是选择单身。不结婚可以选择舒服自由的生活方式,而结婚则意味着牺牲自由。

 

结婚年龄推迟有什么影响?

 

专家认为,结婚年龄推迟,一方面对于女性来说可能错过最佳生育年龄,导致生育风险的提高,另一方面,对整个社会的生育水平也有不利影响。


但需要看到,很多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、教育水平提升、社会化服务的丰富,晚婚、不婚人群增多,这也是一个共性的问题,对此要有充分认识。在实践中,能做的是尽量采取一些措施抵消其中一些不利于婚育的消极因素。


专家建议,要降低结婚成本,整治天价彩礼等不合理婚俗,让年轻人尽量都能相对轻松地谈婚论嫁,不用为结婚犯愁。要优化升级婚育环境,提升婚姻市场服务供给和质量,扩大年轻人的交友圈,促进更多成功的婚姻匹配。同时,倡导婚姻、家庭、生育的重要性,消减部分人群对婚姻、家庭、生育的负面印象。


对于近些年降低法定婚龄的建议,也有专家表示,现在初婚年龄已经远远高于法定婚龄,如果导致初婚年龄提升的主要因素消除不了,降低法定婚龄预计也没有太大作用。


而且考虑到婚姻的稳定性,在不够成熟的年纪下过早结婚也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离婚、单亲家庭,这对个体家庭和孩子都是不利的。因此,降低法定婚龄的实际意义不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