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次盼望着腹中胎儿的降临,却一次次失望,宝宝的发育总是定格在刚刚成为小生命的初期,不得不被迫流产。多少人正在经历这样的痛苦?

 

精神和肉体的双重伤害——胚胎停育

 

结婚、怀孕、生育是大部分女性的人生轨迹,随着国家接连开放二胎/三孩,很多人家里都有了两个三个孩子,可是有一部分女性,她们正在经受想生却生不出来的隐痛。

 

很多临床医生反映,这些年胎停出现得越来越多。有妇产科医生说,30年前,来做流产的患者,大部分是主动要求流产,也就是孩子没问题,但我不要了。但近几年不同,更多女性因医疗原因,不得不进行流产手术。

 

在流产手术的占比里,胎停育的病人能达到1/4,甚至更多。医生们也试着寻找原因,但至今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。

 

受精卵就像一颗种子,要经历一系列复杂而奇妙的过程,才会最终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宝贝。

 

如果在最初的发育阶段,一般在孕早期(孕12周之内),受精卵出现异常而自动终止了发育,称之为胚胎停育胚胎停育是自然流产前的阶段,胚胎停育后如果被母体自我保护性的排出体外称之为自然流产,如果排出失败而残留在宫腔内称之为稽留流产,还需要借助人工手段排出。

 

多数孕妇胎儿停止发育后无明显症状,需通过激素检查结合早孕期超声检测明确诊断。B超检查表现为妊娠囊内胎芽或胎儿形态不整,无胎心搏动,或表现为妊娠囊枯萎。

 

胎停育的原因——尚不明确

 

因存在院外自然流产等情况,胎停的数据较难统计。目前,胎停仍没有国家层面的官方数据。尽管没有国家范围的统计,但很多妇产科医生已经敏锐地觉察到,历年来胎停病例数量有加速趋势。

 

上海某专家团队统计了其医院住院患者中存在胎停的病例数,结果发现,2017-2019年相较于2014-2016年,数据增长了27.6%

 

有医生说自己临床上遇到胎停超过10次的患者非常多,甚至有胎停高达17次的患者。她们辗转多地求医,甚至不停地尝试试管婴儿助孕,从黑发做到白发,但一些人还是无法生育。

 

生活就像进入了无解的循环——怀孕、欣喜、胎停、手术、绝望……

 

近年来,不断有医疗研究团队试图解开胎停的谜题。

 

《中国生育健康杂志》2021年发布的一项综述研究指出,近年来胎停的发病率逐年升高。胎停的发病机制除了已知的遗传因素、内分泌异常、感染因素、免疫因素、易栓因素之外,仍有50%左右的不可知因素,临床上没有非常明确的、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。

 

胚胎本身的缺陷、发育环境(生殖系统)的问题、甚至空气污染、职业压力,都有可能成为胎停的诱因。

 

可以确定的是,女性生育年龄越大,胎停的发生率就越高。医学上超过35岁以上的女性怀孕,在产检时会被定义为高危妊娠。

 

这是因为女性生育年龄越大,卵子质量越差,其他疾病也在增加,胎停的发生率就会升高。4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,基本上有一半妊娠会发生流产。

 

而在我国,目前女性生育年龄的现状是,一胎生育的女性,年龄一直在推后;与此同时,二孩、三孩政策的放开,高龄产妇的数量也随之增加。

 

二孩、三孩的政策放开后,再婚家庭、失独家庭中越来越多的高龄产妇想要再次生育。但不少孕妇觉得,自己既然成功生了第一胎,之后的孕产也会理所应当地顺利,继而忽视了前期的筛查。当这些育儿女性,汇聚到临床时,不可避免地表现为胎停人数的增多。

 

反复胎停,任你怎么调理、怎么小心翼翼,都无法阻止,大多数人能做到的事情你做不到,那种无力感、耻辱感充斥内心,甚至还带有对婚姻分崩离析的恐惧。很多女性遭遇胎停后,都会陷入焦虑、抑郁的情绪中,无法自拔。

 

面对胎停育,最难过的无疑是想要成为妈妈的那个女人,希望家人能给她们多一点理解和安慰,早日走出阴霾,迎接健康宝宝回家。